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 > 唐菖蒲种植技术

唐菖蒲灰霉干腐病的防治

一、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花及地下球茎。叶、花染病初生针头大小水渍状斑点,不久即变为浅褐色、四周赤褐色或褐色的圆形、卵圆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能产生灰白色或褐色霉,花随病斑扩大变褐逐渐或迅速枯萎。球茎染病初亦生水渍状病斑,后形成四周不明显的赤褐色或四周边缘稍凸起、中间略凹陷的圆形病斑,待病菌侵入球根内部时产生褐色软腐,失水干缩,茎基与球茎脱离,病健界限不清,地上部叶片变黄干枯。湿度大时亦生灰霉,严重时植株中下部茎鞘组织崩溃断:裂,其上形成黑色不整齐之菌核。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Botryotiniadraytonii.有性态菌核紧贴寄主上,黑色,大小8-12×3-7(mm)。子囊盘大小2.5-5mm。子囊圆筒形,大小140-190×9-10(微米)。子囊孢子广椭圆形,无色,大小12-17×6-8(微米)。无性态病菌在查氏培养基上产生极丰富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梗,交织成棉絮状,菌丝有分隔。分生孢子梗直立,细长,浅褐色,大小600-3200×7-15(微米)。梗基不膨大,但个别也有膨大的。分生孢子浅褐色,倒卵形或椭圆形、近圆形,大小8.9-23×7.7-15.3(微米)。菌核生于培养皿边缘,圆形或葫芦形,大小1-5mm。此外BotrytiscinereaPers.exFr.称灰葡萄孢,也可侵染叶和花,引起灰霉病。

三、发病特点:北方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球内或以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球根发芽,在土中越冬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飞散到附近植株上,气温10-16℃,空气湿度大,有雾或露水或叶面上有水滴时即可侵染,引致发病。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此外,越冬病原菌长出的菌丝也可侵染邻近球根。在南方,该病无明显越冬期,以供应春节作切花的唐菖蒲,多在国庆节前后播种,该病在10月至下一年2月均有发生,气温低、湿度大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1)选栽无病种球。

(2)选择向阳、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唐菖蒲,注意轮作,避免连作。

(3)精心养护。注意清除杂草,做到合理密植,使其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4)冬前收获后的球根须放在干燥、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的地方贮藏,防其腐烂。

(5)每年唐菖蒲萌发期及时喷洒1:1:200倍式波尔多液,防止其发病。必要时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

(6)盆栽的要消毒盆土。

(7)播前用混合热药,即川化018加富士1号加速克灵按1:1:1比例混合,对成1000倍液,46℃处理种球20-30分钟也可播后于幼苗至抽花蕾时喷洒上述药液,或用4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

五、常用特效药剂:喷克菌阿米西达嘧霉胺甲霉灵速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