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花卉种植 > 凤仙花种植技术

凤仙花霜霉病

  凤仙花霜霉病学名Plasmoparaobducens(Schrtiter)Schroter,世界各地均有为害。主要为害叶片,降低观赏价值。
  
  症状受害叶片上初生褪绿斑块,呈不规则形,后期变为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叶背有白色霉状物,较厚密,发生严重时整片叶均可覆盖,致使叶片枯焦,影响观赏。
  
  病原称凤仙花轴霜霉,属卵菌。25枝孢囊梗,自气孔伸出,上部单轴分枝47次,末枝直,圆锥形,顶端钝平;孢子囊大小10-27×1018(um),近圆形。
  
  发病特点该病害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适宜的环境下卵孢子借水流或雨水溅射传播。在南方该病菌以孢子囊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孢子囊萌发后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开来。气温1517℃、高湿或昼夜温差大、雾大露重、土壤粘重、地势低洼易发病;夏秋阴雨连绵、雨日多、降雨量大发病重或大流行。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调节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抵抗力。选择地势高的地块栽种,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适当温湿度,清理病残物,减少病源。
  
  (2)选择抗病品种。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常用药剂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克露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