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作物 > 油菜种植技术

双低油菜品种-宁油14号

    甘蓝型油菜(B.napus L.)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的主要油菜类型之一。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甘蓝型油菜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各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光条件有较大差别。我国于解放初期从日本引进甘蓝型油菜,经与我国白菜型油菜-南方油白菜(Brm5ica chinesis var oleifera Mak)杂交改良后形成了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类型。我国于1978年起从国外引进甘蓝型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苷含量)种质,改变了我国甘蓝型油菜原有的特征特性。选育生态应适性强、高产、双低、高油分含量品种一直是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4号”的选育则实现了这一目标。

    1 选育经过

    1995年春配制“9111×9005”组合。该品系角果较大,叶色较淡。1995年秋种植F1代;1997年油菜开花期限从F2大群体选择3000多个单株自交,成熟时收获单株自交种。先用“纸层析法”分离鉴定低芥酸单株,然后用“试纸法”从低芥酸单株中鉴定分离低硫苷单株,共获得52个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单株;同年秋播在选种圃种成株行,进行农艺性状鉴定。1998年从52个株行中鉴定出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98~2118株行;对98~2118混合样分析结果,芥酸含量(气相色谱法)低于1%、硫苷含量(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酶法)小于35μmole/g。1999年从其衍生后代中进一步分离鉴定出99-1130株系参加江苏省优质油菜新品系联合鉴定试验。2002年夏收,从99-1130后代株系中鉴定出11087定型株系参加江苏省及国家优质油菜区域试验。

    2 生物学特性

    宁油14号属甘蓝型油菜迟熟类型,9月中旬播种,翌年5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240天左右。宁油14号植株总叶片数37~39张,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叶面蜡粉粉质较轻,长柄叶的叶柄较长。匍匐越冬,冬前生长稳健,抽薹较迟,抽薹后生长发育较快。花较大,花瓣黄色、鲜艳。株高171cm,茎秆弹性较好。分枝点50cm以上。一次分枝7~8个,二次分枝4~6个;主轴长约60cm左右。单株角果数370~400个。角果平生,长6~7cm,果喙较长。平均每角种子数24.16粒,千粒重3.4~3.8g。种皮褐色,种子大小均匀。抗病毒病,较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强。

    3 品质性状

    经国家区试指定单位测定结果(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52%,硫苷含量25.71μmole/g,含油量42.89%,比对照中油821(38.65%)高4.24个百分点。

    4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度长江下游组区试结果,平均129.85kg/亩,比对照中油821)曾产3.45%。2003~2004年底平均159.31kg/亩,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7%。2003~2004年国家优质油菜生产试验结果,宁油14号比中油821增产4%。2003~2004年江苏淮阴市淮安区、盐城的东台市、泰州的兴化市等市(县)示范种植结果表明,宁油14号具有亩产250kg生产潜力。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种子处理 播前选择晴天晒种子4~6小时,以提高发芽率;播前可用40%菌核净或50%多菌灵粉剂拌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

    5.2 早播 早播有利于实施秋发栽培。宁油14号属晚熟品种类型,通过春化反应所要求的低温时间较长,早播冬前不会抽薹开花。播种期可比一般品种提前3~5天。苏北育苗移栽可于9月上旬播种;苏中育苗移栽可于9月15日左右播种。直播(苏北、苏中)可于9月下旬进行。

    5.3 培育壮苗 苗床与大田比控制在1∶5~6左右,施足底肥,施用硼肥(每亩苗床用硼砂0.5kg)和磷钾肥。

    5.4 合理密植 移栽大田,亩栽7000~8000株,株行距为20~26cm×40cm。直播密度每亩20000~30000株,株行距为6~13cm×33~40cm。

    5.5 科学用肥 产量指标200kg时,每亩需施用纯氮20kg,五氧化二磷10kg,氧化钾10~15kg。基肥以有机肥、复合肥为主,搭配使用速效肥,缺硼地区增施硼肥。基、苗肥施用量占油菜总施肥量的55%左右。腊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5%~20%,早施薹肥。

    5.6 防治菌核病 于初花、盛花期用多菌灵、菌核净、菌核清等喷雾防治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