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作物 >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

    发病机理: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主要与其发生时期、轮作方式、栽培方式、气候及品种抗性有关。现重点介绍一下其发病机理。菌核病以病菌的菌核在土中越冬,当春季豆田温、湿、光照条件合适时,菌核萌发产生多个子囊盘柄,在光照情况下子囊盘柄顶部膨大形成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子囊孢子弹出浸染大豆生产衰弱的组织,如凋谢的花瓣,然后逐渐蔓延至其他部分。大豆生长至花期时田间冠层已形成,冠层内郁闭,气候潮湿,透光差,适于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的发育。菌核的萌发时期从大豆盛花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鼓粒末期。子囊孢子往往先浸染已凋谢或脱落后掉在植株上的花瓣,营腐生生活,然后分泌酶使附近的寄主组织解体,再进一步扩展蔓延到寄主的其他部分。据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北部垦区大豆盛花期为7月10日~20日,子囊盘出现的高峰为7月20日至8月10日,菌核病盛发期为8月10日至20日。

    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20cm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

    4、轮作:黑龙江省大田作物中禾本科作物为菌核菌的非寄主作物,故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5、排水与施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6、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较大程度地减轻发病。

    7、栽培密度:在雨水调合年份,尽量降低栽培密度,既不影响产量,又不利于发病。

    8、药剂防治:菌核发病初期,用40%纹库利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雾,隔7天补喷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控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