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羊技术 > 羊病防治

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尾寒羊乳痈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畜牧业发展迅速,以畜牧业为主线的养殖户日益递增,原始游牧的笼头向经济圈养的方式进展,拥现出一大批专业户、养殖户,笔者将10年的工作经验,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尾寒羊乳痈24例,收效良好。

    1 临床资料

    经24例病例的观察,产羔在2胎以上的发病有19只,占80%;产羔在一胎的有5只,占20%。24例均为多胎寒羊,其中,初产发病2例,经产发病22例;产前发病2例。产后一个月内发病15例;产后2~4月发病有7例。

    小尾寒羊乳痈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拒按、发红发热、产乳量减少、乳汗变稀、色淡量少,内有絮状物或硬乳块,有时混有脓汁和血液,重症者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草减少,体温升高,拒绝羔羊吸乳,口红燥,脉洪大。

    2 治疗方法

    2.1 金银花25g,连翘15g,蒲公英30g,知母12g,穿山甲10g,瓜萎12g,丹参12g,黄芩10g,柴胡9g,当归14g,乳香10g,没药19g,甘草3g,研为细末,开水冲调,温后一次灌服,1剂/d。

    加减:原方治乳痈初期,乳结不通确有一定的效果,如果乳房红肿热痛严重,全身症状明显,口红赤干燥、尿黄、粪干脉洪大,属邪毒炽热者,应加重清热解毒的剂量,再加入天花粉12g,生地20g,党参10g,大黄15g等;乳房红肿热痛和全身症状不太严重,但乳房内肿块大,产乳量下降者,应加赤芍12g,红花1.6g,漏芦12g,王不留10g,通草10g,皂刺9g;伴有外感者加荆芥12g,防风12g,薄荷10g,伴有子宫炎者,加山药10g,车前子10g,川芎12g,黄柏10g,苍术10g;产后恶露不尽者加红花12g,益母草20g,生蒲黄9g;如食欲不振又加山楂16g,麦芽16g,神曲12g等。

    2.2 抗菌素疗法,乳房红肿热痛症状严重或全身症状明显者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乳房症状和全身症状严重者,静脉注射红霉素、葡萄糖、维生素C,安钠咖、氢化可的松等;无全身症状,挤尽患病乳房乳汁,热后用乳头导管向每个患病乳房内注入青霉素80万IU,链霉素100万IU,生理盐水20~30ml,并适当按摩,使药液在乳房内分布均匀,乳房注射1~2次/d。

    2.3 局部外敷,自配6%~8%的盐水适量,加温至50~60℃,浸湿干毛巾,反复热敷患部,然后将鲜蒲公英捣烂,酒调布包外敷,如果乳房红肿热痛不严重者,用盐水敷后,可适当用力摩擦,在外敷鲜蒲公英,盐水热敷1~2次/d,此外,应及时挤乳,以减轻乳房内压,促进炎性产物排除。

    3 治疗效果

    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3.1.1 痊愈:乳房红肿热痛完全消失,乳汁肉眼观察正常,产乳量显著增加,全身症状消失,对羔羊的吸乳不反抗。

    3.1.2 好转:乳房红肿热痛明显减退,产乳量有所提高,全身症状消失,对羔羊的吸乳有反抗现象。

    3.1.3 无效: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精神食欲等恢复正常,但乳房红肿热痛无明显减轻,乳汁异样变化无明显改变,产乳量无恢复或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改用其它方法治疗,或停药后病情复发。

    3.2 疗效 治疗的24例病程中,痊愈21例,占87.5%,其中,治2~3d的19例,3~7d的2例,好转3例,占12.5%;总有效率95.8%,无效1例,占4.2%。

    4 病例

    例1 2005年5月4日,由我县二塘乡科却村当智的一只3岁小尾寒羊,产后第3d,右部乳房肿胀,乳汁变稀色淡黄混少量的絮状物,产乳量减少。检查,右侧乳房有一8cm×10cm肿块,质硬,疼痛拒按,皮温增高,乳房表面静脉怒张,口色青,脉弦涩,体温41.2℃。治疗内服中药,金银花25g,连翘15g,蒲公英30g,穿山甲(炒)10g,瓜萎12g,丹参12g,赤芍12g,当归14g,柴胡12g,黄芩10g,乳香12g,没药10g,王不留10g,知母12g,甘草3g,研未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d,局部用盐水热敷2次/d,适当按摩,鲜蒲公英捣烂调热酒布包敷,青链霉素生理水溶液乳房注入2次,连治3d痊愈。

    例2 2005年6月5日,二塘乡角扎村才项一只4岁小尾寒羊整个乳房肿胀,对羔羊吸乳完全拒绝,乳汁稀呈淡黄色,混絮状物,凝血块和血液,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滞,口红燥,鼻镜干,体温42℃,脉洪大,呼吸迫促,患部乳房红肿热痛严重,以致后躯发硬,运动困难,治疗:金银花25g,知母12g,连翘15g,蒲公英30g,黄芩10g,穿山甲(炒)10g,瓜蒌12g,丹参12g,当归14g,没药10g,天花粉12g,车前子10g,川芎12g,甘草3g,水煎服,1剂/d,每日按下述顺序一次静注,10%维生素C2ml、20%安钠咖2ml、10%葡萄糖300ml,注射用水溶解的乳酸红霉素100万IU、氢化可的松20ml。盐水热敷2次/d,鲜蒲公英外敷2次/d;青链霉素乳房注射2次/d。治疗2d后,体温降至常温,精神好转,吃少量草,乳房红肿热痛症状显著减轻,停用静注西药,中药也减轻清热解毒的剂量,加王不留行、漏芦、皂刺、穿山甲加至15g,1剂/d,局部用药同前,又治3d,乳房和全身症状消失、痊愈。

    5 体会

    乳痈属于现代兽医学中临床型乳房炎,是由多种非特异性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等,祖国兽医学认为,乳痈因产后饲养管理失调,外感风寒热邪,肝脾失和,气滞血凝,湿热浊气蕴结而成。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破气散瘀,消肿通乳为主,据现代药理学抗菌试验证明,本药方中的知母、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瓜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具有调节毛细血管运动,改善微循环、活跃组织代谢、促进毒物排除的功能;柴胡、穿山甲等能调节乳腺机能、促进分泌、增加泌乳量。通过24例临床验证,中药对乳痈疗效显著,有进一步研讨的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乳汁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乳汁蓄积是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祖国医学也认为“乳汁蓄结与血气相博”,而造成乳痈。所以,早晚羔羊吸乳后注入药物,对预防乳痈的发生都有重要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对乳痈的治疗,病程越短者,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因此,治疗要及时,彻底,临床症状消失后,还继续用2~3次,对乳房肿胀,乳结不通者,在炎症消失后,药方中适当加入通乳药,促进产乳量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