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鸡技术 > 肉鸡饲养

肉鸡隔毒综台症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气候变化异常,卫生条件差,肉鸡常会出现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肠毒综合症。该病也叫烂肠症、肠毒血症,是近期在河南等主要肉鸡养殖区出现的一种以肠道症状为主的流行病,对肉鸡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多种病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 病原及病因分析

    该病主要是由于饲养密度过大、育雏温度过低、环境潮湿度大、水质差等环境应激因素致使肉鸡感染球虫而发生的。当一种或多种球虫寄生于鸡肠道,加之一些病毒、病原菌的侵入,便会造成混合感染。表现为肠管发炎、肿胀,肠壁增厚和大量上皮细胞崩解脱落,并导致肠管自身功能下降。部分鸡会出现营养缺乏、饲料转化降低、生长速度减缓等现象。脱落的上皮细胞产生的有毒物质蓄积在肠管中还会进一步引起自体中毒,出现精神沉郁、昏迷、瘫痪、头部震颤等神经症状。由于球虫和细菌的大量繁殖,肠黏膜细胞迅速被破坏,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被破坏,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有害菌的增生还会产生内外毒素,增强对消化道的刺激,使肠道的pH值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出现食糜消化不完全。此外,许多种病毒的感染也成为肠毒综合症发生的诱因之一。例如呼肠孤病毒,损害肠道的吸收功能。感染呼肠孤病毒的肉仔鸡典型的症状为发育不良、生长停滞及腹泻等。此外还有腺病毒、细小病毒、冠状病毒等。目前从临床分离情况来看,该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艾美耳球虫中的一种病原或多种病原共同作用所致。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精神状态尚好,但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随后病鸡拉黄、白、桔红色或西红柿样、胡萝卜样稀粪。2~3天后鸡群采食量明显下降,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缩头、头部震颤、来回乱跑、易惊叫,然后瘫痪。鸡群发病率1%左右,死亡常从下午开始,死亡率不等。

    3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肠道炎性病变,主要是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触摸时可感觉到肠壁较硬,肠黏膜大量脱落。个别肠段内有少量气体、泡沫样物质和西红柿样粪便,肠管充盈。肠壁切开后自动外翻,肠黏膜粗糙呈麦麸样,并有脓性分泌物。有的肠腔中没有内容物。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隔离病鸡,清除垫料及粪便,彻底消毒。防止球虫病的暴发。

    4.2 治疗:许多地区的养殖户及兽医反映单一的治疗效果不好。笔者在临床病例中使用氧氟沙星及磺胺氯吡嗪钠,治疗效果甚佳。方案为:氧氟沙星连用3~5天;磺胺氯吡嗪钠同时添加病毒唑混饮连用3~5天;用甲硝唑拌料75g/天,连用3~5天;连饮电解多维3~5天;病情较重者可单独肌注氨苄青霉素并口服甲硝唑;调理肠道菌群,停药后选用益生素等生物制剂,连用3~5天,利于肠道功能的迅速恢复。

    5 体会

    5.1 该病主要破坏肠黏膜,由于肠黏膜脱落、崩解而产生的毒素随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使病鸡出现尖叫、震颤、奔跑等神经症状。

    5.2 该病易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或小肠球虫病,应加以鉴别。

    5.3 单独用治疗肠炎的药物效果不明显,且易造成肠道功能紊乱。

    5.4 该病的死因在于肠道中很多种毒素共同作用,用药后应注意调整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