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猪技术 > 仔猪疾病

一例仔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2007 年8 月份在江苏省丰县出现新生仔猪死亡病例,多数出现腹泻、神经症状、死亡率较大, 现以丰县某养殖户饲养的仔猪为例,就其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供大家参考。

    1 病史

    该养殖户饲养的1 头母猪, 除猪瘟细胞苗外, 未进行过其他疫苗免疫。2007 年7 月中旬, 该母猪下崽18 头, 前期状况良好, 10日龄少数仔猪出现蛋黄样腹泻, 抗生素治疗无效, 且很快蔓延开来, 14 日龄多数已经出现蛋黄样腹泻, 且个别出现“角弓反张”、转圈及划水状现象, 15~16 日龄, 连续死亡4 头, 此时, 全群均出现腹泻症状, 群体精神萎靡, 饮食下降, 消瘦, 行动迟缓, 遂到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就诊。

    2 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 流涎呕吐, 下痢, 食欲不振; 精神沉郁; 肌肉震颤, 步态不稳, 四肢运动不协调; 眼球震颤, 间歇性痉挛, 后躯麻痹, 有前进、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 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现象。神经症状出现1~2d 内死亡, 死亡率达100%。

    3 剖检变化

    扁桃体及喉头水肿, 喉黏膜可见点状出血, 淋巴结水肿,肝脏出现明显的灰白色坏死斑, 胃底部和大肠出现大面积斑状出血性炎症。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猪淋巴结、脑组织磨碎后, 加生理盐水, 制成10%的悬浮液, 同时1mL 加青链霉素各1 000IU, 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放置4℃冰箱中备用。取健康家兔2 只, 一只于后腿外侧皮下注射上清液2mL, 另一只注射生理盐水2mL 作对照, 接种家兔于24h 后, 表现有精神沉郁, 发热呼吸加快, 脉搏加快, 家兔开始舔接种部位, 以后变成用力撕咬, 家兔表现局部奇痒症状, 4~6h 后病兔衰竭倒卧一侧, 痒挛呼吸困难死亡, 对照家兔无症状。

    综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结果, 以及该养殖户未注射伪狂犬疫苗等情况, 可确诊该病为仔猪伪狂犬病。

    5 治疗

    ( 1) 建议淘汰发病的小猪, 对病猪所污染的圈舍、用具等全面消毒, 消毒剂建议轮换使用, 每天1 次, 连续10d。另外, 做好灭鼠工作, 管理好家里养的犬, 严禁进入猪场, 并对犬的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防止疾病传播。

    ( 2) 疫苗紧急接种。全群仔猪用四川华神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的伪狂犬三基因缺失苗( 扑伪优: 每头猪1 头份, 配合转移因子且保证每猪1 个针头, 肌肉注射) 。

    ( 3) 饮水中加入免疫增效剂, 如败毒增效剂。1 周后回访,除2 头病情特别严重的死亡外, 其余恢复正常。

    6 讨论

    ( 1)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原体猪伪狂犬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 其鼻液、唾液、奶液、阴道分泌物, 以及血液、实质器官都会有病毒。病毒对低温、干燥的低抗力较强, 在被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 个多月; 但对消毒药物很敏感, 如2%氢氧化钠溶液或0.1%升汞能立即将其杀死。

    ( 2) 此次发病, 由于母猪只进行了猪瘟疫苗的接种, 加上环境应激因素, 造成断奶后仔猪大批发病, 发病后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确诊后,由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没有涉及到其他栋舍。

    ( 3) 伪狂犬病可引起多种家畜发生奇痒死亡, 仅猪不引起奇痒。猪伪狂犬病主要为害母猪和仔猪, 因此新办猪场和未发生过本病的猪场, 建议不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最好在配种前、妊娠期进行早期诊断后免疫接种, 避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 4) 本病的病症与猪瘟引起的繁殖障碍非常相似, 很容易误诊。因此, 笔者认为今后猪场若出现难以控制的猪病,
同时母猪又曾经用过猪瘟疫苗免疫, 但仍未能控制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大量死亡的, 应把伪狂犬病作为主要考虑的病因之一。

    ( 5) 仔猪伪狂犬病与仔猪水肿病易并发, 主要与长途运输、饲料变更、气温骤变、猪瘟疫苗注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 6) 本病多发于冬、春两季。易感动物甚多, 有猪、牛、羊、犬、猫及鸡、鸭等, 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 死亡率高达95%。在自然界, 病毒可能保存在啮齿动物( 主要是鼠类)体内。因此, 鼠类多的猪圈发病较多。本病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由于伪狂犬病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 尤其是仔猪感染后死亡较快, 病死率较高。因此, 建议疫区各养猪场最好进行该病的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