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鱼病防治

塘池养鱼管理与鱼病预防的措施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这说明饲养管理工作是整个鱼塘养殖生产的核心基础,同时把“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防治鱼病思想与改进饲养管理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措施为:

    1.投放优良、抗病力强的鱼种,是减少鱼类染病死亡的有效措施。投放的鱼种最好是同一个场或同一个鱼种池,鱼种规格大体相同。切忌一池鱼种七拼八凑,否则鱼种的大小规格、肥满度、抗病力及适应水体环境等的不同因素,会引起饲养管理上的困难,容易造成鱼种染病死亡。

    2.做好合理混养和密养工作。合理的混养和密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它和鱼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种的鱼类对同一种疾病的感染性有所不同,不会一起发病,一些杂食性鱼类(如罗非、白鲳)还可直接吃掉一些危害鱼类的病原体。如果混养20%的滤食性鱼类(鲢、鳙鱼)就能将过量的浮游生物(藻类、寄生虫动物)滤食掉,防止发生绿皮水(蓝绿藻过量),保持水质相对稳定,大大减少养殖鱼类的病害。在混养的情况下,还应注意防止鱼口的过密。过密的话容易使鱼类因抢食(吃)接触摩擦体表受伤使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增加,在已有的病原体情况下鱼类的密度大与密度小的水体相比,前者的鱼病更容易发生和扩散。

    3.做到“四消”:即对鱼塘、鱼种、投喂食台、水体消毒。每亩1米水深鱼塘可用山茶麸50千克打碎浸水发酵二天后全塘泼洒,山茶麸因含皂角甙毒素可杀死野杂鱼寄生虫和某些菌类,毒性过后山茶麸粉是鱼种苗喜食的营养饲料,在泼洒山茶麸的同时,每亩1米水深放生石灰10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样杀死病毒、细菌、寄生虫,调节酸碱度,中和酸性,释放营养素,改良水质。鱼种放养前,最好用5%的盐水先将鱼种体表浸洗消毒(如果是冬春季节放养前最好用5%治霉灵溶液浸洗消毒),然后再下塘。其方法是:将鱼种放在按规定的浓度的药物消毒液内,经过适当的时间浴洗,浴洗时间长短,要根据鱼种大小、体质强弱、鱼种的种类、药物浓度、水温高低等情况而定,在以最短时间内将鱼体表的病原体杀死为准。饵料台用竹蔑、芦席、塑料或木柱制成的,在水中长期浸泡后,表面会附上许多污物和细菌虫卵,应定期(夏秋季高温季节每10天,冬春季每20天)拿上岸来清洗干净在阳光曝晒1~2个小时,杀死细菌和虫卵。同时在食台四周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在夏秋高温鱼病流行季节,每日都要将残饵杂物消除干净,每7~10天用漂白粉0.5千克化水对食场周。围消毒一次,每20天每亩1米水深用漂白粉1000克化水全塘消毒一次。

    4.做到“四定”:即坚持投饲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四定”的内容应根据季节、气候、水温、生长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定质”是指饲料质量新鲜、干净,保持合理的营养素,决不能投喂含有病原体或霉烂变质的食物(如烂草或腐烂变质的臭螺蛳)。在鱼病发生期间,对饵料要进行消毒。颗粒配合饵料则要加入预防鱼病的内服药饵(如鱼必康、强克33、出血平等)。“定量”是指每天投喂饵料的数量要均匀适当,要根据鱼类生长需要适当增长。一般来讲,投饵后以4个小时左右吃完为原则。颗粒饲料和无饵料台的其它饵料,以投下去1~2个小时吃完为好。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或不投;天气凉爽多投,闷热天少投;鱼群无浮头现象多投,有浮头现象少投或不投;即将进行操作拉网的塘少投;夏秋季酷热天气上午多投,下午少投;有的鱼类晚上还有趋光性(如虾、鳗鲡等),晚上8时天气好时还要投喂一些。如有吃剩的残饵 (残草),应及时捞取干净,不要让其在水中腐烂败坏水质。“定位”是指要有固定的食场。食场、饵料台要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要随意挪动。食场最好设在投饵方便、向阳的塘边,这样可使鱼群养成一个到时就游到食场等候吃食饵料的习惯(动物的条件反射作用),便于观察鱼类动态和做好防治鱼病的工作。“定时”是指每天投饵要有一定的时间,在池塘、水库网箱养鱼中,如一天投喂两次,一般在上午8~9时、下午3~4时投饵为好,以养成鱼类定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但这个时间也不是机械不变的,应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

    5.改善池水环境。养鱼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也就是水质肥,天然生物饵料多而又清爽,不混浊,有一定的透明度(25~35厘米),溶氧量高,能满足鱼群对溶氧的要求,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转化。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可达到要求:

    ①培育肥水。施肥不仅是增加饵料生物的手段,而且还是改良水质的重要手段。施肥选用发酵腐熟了的人畜粪有机肥为好,一般不施用化肥(因化肥或多或少含有其它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久而久之容易累积成破坏水质稳定的有毒害作用化学物质)。

    ②加注新水。池水浓墨混浊,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鱼类食欲减退或发生浮头,应加注新水换排老水,使水质肥爽。加注新水的目的在于新水带氧和补充水中缺少的某些营养盐,另外,还可冲淡池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代谢的有毒产物,保持池水所含生物成分的平衡,消除减弱老水的不良影响。在5~9月的夏秋高温生长旺季里,一般7~10天就要加注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10~15天加水一次,每次在原水位上加高20~30厘米。

    ③种植水生植物。由于禽畜排泄物落塘及残饵、水生动物排泄物经细菌分解,容易产生氨、亚硝酸盐及其它有害物质,造成水质容易恶化,引起鱼类浮头染病死亡。建议每亩鱼池在向阳避风处用竹木打桩圈围50~60平方米水面种植水生植物水浮莲、水浮萍等,经过植物发达根,系吸收池塘中过量的氨、氮等元素进行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可累集水中许多有毒的化学重金属元素,而植物的鲜叶可作猪禽、草鱼的饲料。

    ④合理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阴天时次日清晨开,阴雨连绵或由于水肥鱼多原因而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前开,一般是下半夜前后开机。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开机,阴雨天的白昼也不开机。开机一般2~3个小时,目的是将表层水溶氧量高的水体带到中下层去,而将底层淤泥水体翻动到表层来,经光照淡化毒物,分解营养盐,保持水体中溶氧量均衡,减少浮头疾病,促进生长。

    ⑤使用调节水质的化学药物方法。夏秋季是鱼病流行季节,每10~15天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全塘泼洒,冬春季每月一次。生石灰作用主要是调节水体酸碱度,中和酸性,释放营养素,使水体呈微碱性,防治鱼病,促进生长。也有每亩1米水深用明矾1.5~2千克化水全塘泼洒,其作用主要是沉淀水体悬浮物质,改良水质,给鱼虾养殖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也有用鱼虾增氧剂(复方过硼酸钠粉),在鱼虾浮头泛塘时每亩用药500克干粉往浮头处泼洒,预防浮头每亩则用250克。其作用是在水底释放大量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是鱼虾缺氧浮头泛塘的救星,同时可分解水中有机腐败物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6.做好鱼类安全越冬。入冬气温急剧下降,经常带来冻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安全越冬措施如下:一是将那些小塘、浅水塘不能上市或要囤冬的鱼拉网移至深水鱼塘(水深2.5~3米以上),落塘前做好水质消毒和鱼体表消毒;二是冬春季比较干旱要经常给越冬鱼池深灌,水深2.5~3.5米(水位越深,水温越高,过冬越安全);三是越冬塘在向阳避风处用竹竿搭盖防霜棚(每亩搭60~70平方米),可用竹夹稻草一块一块地盖在离水面20~30厘米处,防止寒风吹袭塘面,时间由冬至前至来年清明期间,清明后即拆除;四是用土办法在塘基四周预早铲好堆放草皮泥,堆上一些干禾草、茅草,注意气象广播,寒潮来临即点燃禾草、草皮泥薰烟,在鱼塘四周水面上形成~层烟幕阻隔冷空气,溶化霜水,也很奏效;五是管理同平时一样,水温在12℃时在天气正常时要投2%饵料,以补充鱼类越冬能量。

    坚持每天巡塘,特别是早上巡塘,比较容易识别鱼类疾病和早期症状,对于及时治疗大有好处。在鱼病流行季节,阴闷恶劣天气和暴雨后的早晨,更要勤巡塘,检查鱼类活动和有无病情,并注意水质状况;定期加注新水,改善鱼池卫生,消除杂草、敌害,及时清捞残饵和死鱼。对养鱼场的电网、增氧机械、车辆交通道路等也要经常检查修补,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