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蔬菜种植 > 马铃薯种植技术

冀张薯4号(马铃薯)

    冀张薯4号是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采用卡乞丁作母本,恰柯薯(S.Chacoense)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系谱号:88-1-19。  

     特征特性  1991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折合亩产1947.3kg,比对照坝薯9号增产13.7%。1992~1994年参加张家口市马铃薯中熟组区城试验,3年平均亩产为1615.2kg,比对照坝薯9号增产11.3%。1996年在尚义县豆腐夭村示范推广22.5亩,平均亩产1473.6kg,张北县张明村示范推广15亩,平均亩产1357.5kg,比对照坝薯9号增产12.5%。

    生育期95~100天(从播种至成熟),为中熟品种,株型半直立,分枝多,植株繁茂,花期较长。株高75~80cm,花白色,叶片淡黄色,卵圆形。薯形长椭形,白皮白肉,芽眼平浅,分布均匀,大、中薯率75%以上。块茎体眠期65~70天左右,一般亩产1400~-1500kg。加工品质:还原糖0.19%,抗褐变反应不敏感,干物质含量21.6%,粗蛋白1.27%,维生素C含量30.5mg/100g(鲜薯)。抗性表现:抗晚疫病,生育后期轻感卷叶病和束顶病毒病。从薯形外观和加工品质等表现看,该品种是一个典型的加工型创汇品种。

    经济效益:因适宜加工要求,北京辛普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收购做炸薯条专用,亩产100~150g以上商品加主薯1000~l100kg,售价均比市场一般商品薯每公斤高0.30~0.40元,仅加工商品薯亩收入达850~1100元,是冀北高寒干旱区一年一作唯一亩收入超千元的加工型新良种。为确保丰产性,现已进入茎尖脱毒、批量脱毒苗生产阶段,并建立了相应繁种体系。  

    培育者  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  

    地区及技术  适应范围及栽培要点:主要适宜河北北部、内蒙、山西和东北等一作区的沙质土壤栽培。适宜播种期为5月初,播种量亩125kg,亩3500株,结合播种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kg,种化肥碳铵35kg,大、小犁隔犁套种,大犁内点种,小犁内施化肥,以防烧籽,造成缺苗。

    种薯处理:为提高出苗率,延长生育期,提高大、中薯率,种薯在播种前18天出害,将种薯置于18℃~20℃暖室内进行催芽,催芽至芽基像绿豆粒大小时转人室外背风向阳处晒种,一般晒种7~10天,在晒种过程中随时翻动,使其感光均匀一致,并随时剔出病态薯,然后进行纵切,每块母薯上保证1~2个芽,重量不低于5Qg。

    管理:在幼苗50%顶土时及时用"人"字耙耙或锄一次,在现蕾期视苗势亩追尿素15kg,全生育期中耕培土3次,压严匍匐茎条,增加结薯层次,提高单株产量,严防青头块茎产生,影响商品薯率,确保增产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