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牛技术 > 牛病防治

黄牛放线菌肿的诊治

    牛放线菌肿是由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病程较长,往往生长在颌下,治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近年来门诊工作中施行过18例牛放线菌肿的治疗手术,根治16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

    该病在2~5岁牛换牙时感染率提高,特别是在夏天大量饲喂麦糠等干硬饲料,导致麦芒刺伤口腔黏膜则更易被感染。另外,因牛流行热、腮腺炎等全身性疾病易继发放线菌肿。

    2 临床症状

    放线菌肿一般都生长在下颌骨的侧面或下部。其病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约有6~10个月,此时肿块比较坚硬,紧紧贴在骨头上,触之痛感明显;中期约有1~3个月,此时肿块逐渐变大,一般的直径在2~5cm左右,触之无痛感;后期约为5~12个月,此时肿块形成脓肿,如其破溃流出脓汁,则形成瘘管肉芽性肿胀,切开之后多数可见有淡黄色似硫磺样的颗料状物。

    3 诊断

    该病的临床症状具有特征性。一般情况下,根据临床症状可以确诊。

    4 治疗

    4.1 外科手术法:切除脓肿部位,最佳时期是在脓肿扩大之前(即其直径为2~3cm时为宜),若已经形成瘘管,则连同瘘管一起切除。切除后的新创腔用碘酊纱布填塞,并用绷带固定,3天后再换一次。使用该法治疗3例,全部根治。

    4.2 抗生素治疗及封闭疗法:在脓肿期先穿刺排脓,用灭菌生理盐水洗净脓腔后,再用青霉素480万单位、利多卡因2支(2mg/支)局部封闭脓肿周围(2天一次,连用3次);同时进行全身对症治疗,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连用7天。使用该法治疗9例,根治7例,有效2例。

    4.3 中药疗法:即先行术部消毒,然后切开脓肿,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后,把自制的砒霜丸放入其中,7天后再放一粒。一般情况下,放2次即可痊愈。使用该法治疗6例,全部根治,治愈率100%。

    5 讨论

    5.1 放线菌肿多发于口腔黏膜受创之后,放线菌感染而引起发病,所以防治该病的关键是保护口腔黏膜,不饲喂麦糠等干硬饲料。即使饲喂,应先将其适量加水湿润。

    5.2 该病病程较长,治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外科手术法操作难度较大,推广价值不高;抗生素治疗及封闭疗法缺点是费用较高,治愈率较低;笔者推荐中药疗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费用不高、治愈率极高,弥补了二者的不足,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注:砒霜丸的制作方法如下。

    砒霜20份、雄黄1份、枣泥适量。先将砒霜放在火上加热至冒白烟,待冷却后加入雄黄、枣泥,搅拌均匀并捻成枣核大小的丸状,阴干、装瓶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