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鸡技术 > 蛋鸡饲养

高产蛋鸡培育之关键点

  研究证实,30周龄~45周龄的蛋种鸡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鸡好于其他周龄。种鸡应该采食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营养平衡日粮。营养浓度大大高于产蛋鸡日粮,尤其是维生素A、E、D3、B12、叶酸、生物素,微量元素锌、锰、硒等。种鸡本身不应该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沙门氏菌、支原体、禽脑脊髓炎、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等。种鸡应该接种SPF疫苗,非SPF疫苗一定不能用于种鸡。

  购买雏鸡的季节

  “夏不购三伏,冬不买三九”。炎热的盛夏尤其是三伏天,种鸡采食量下降10%以上,营养严重摄如不足而消耗反而增加,尤其是维生素的消耗比平时大好几倍。这样一来,由种蛋传输给雏鸡的营养就偏低,雏鸡的健康程度就差。加之盛夏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等也增加了雏鸡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加大了育雏难度。在我国的广大北方地区,寒冷的冬季尤其是三九天会影响雏鸡的运输、保暖,影响育雏效果。同时也会因取暖问题增加育雏成本。

  环境控制

  环境是培育健康鸡群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没有好的环境条件就不会培育出健康高产的鸡群。环境控制主要涉及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育雏温度

  育雏舍的温度一定提前准备好,在进雏前要烧到比正常温度高出1℃~1.5℃。因为雏鸡运到育雏舍后首先需要休息,在休息时自身产热量会减少,所以必须提高环境温度,以利于雏鸡健康发育。1日龄~3日龄的雏鸡所需温度为33℃~34℃,前3天为恒温,以后每周降3℃。悬挂的温度计应该能准确、真实反映舍内温度。温度计应该远离热源,与鸡脊背同高。但是,温度计上的温度仅供参考,雏鸡的表现才是最客观的。雏鸡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应该是很放松地侧卧在床铺上,四肢伸展。如果雏鸡站立、聚堆,说明温度不合适或雏鸡有病。

  一般养殖户认为,雏鸡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会聚堆,看见雏鸡聚堆就给鸡舍加温。这样做有时是错误的,因为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雏鸡也会聚堆,这时雏鸡会远离热源,向有风处、凉爽处、墙壁周围聚堆;而温度低时的聚堆是趋向热源。仔细观察,二者不难区别。

  育雏湿度

  育雏前期的湿度应该高一些为好,一般为65%~70%。合适的湿度会平衡雏鸡的饮水量,不出现暴饮和脱水现象,对健康发育有利。合适的湿度也会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的发病率。